野生菌要上市啦!这些毒蘑菇鉴别方法并不靠谱


分类: 健康知识

作者:

来源: 花垣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0-04-15

 

 

  近年来,野生菌成为公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导致的中毒事故易发多发,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头号杀手”。
 
  当前正值雨季来临之际,即将进入各类野生菌生长的旺季,也是误采误食野生菌中毒的高发季节。一旦采摘、食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重者将危及生命安全。

 

   食用野生菌要注意什么?

 

  1、尽量不要采食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也不要吃生长过熟或者幼小的野生菌。
 
  2、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有发生任何危险的菌,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3、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部放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菌,而且食用量要有所控制,不要一次食用过多。
 
  4、加工烹调时采用的方法也要得当,首先,不论是哪种菌子,都不要凉拌生吃。其次,不论炒还是烧汤,都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
 

 

  5、吃菌时切记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这四种鉴别方法并不靠谱!
 
 
  有些人明明知道野生菌有毒性,但还是冒险去吃,这表明,人们并不是不知道毒蘑菇的存在,而是抱有侥幸心理,而民间流传的一些说法,也往往导致人们去采食毒蘑菇。到底有哪些民间方法比较流行?
 
 
 

01

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朴素的蘑菇无毒


这是有关蘑菇的谣言中流传最广、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个,而事实上,这种说法是错的。比如有种蘑菇叫白毒伞,它的外形光滑挺拔,颜色纯洁朴素,闻起来还有微微的清香,很符合无毒蘑菇的说法,但是它却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

 
 
 
 

02

有没有毒跟环境干净与否有关


无毒蘑菇大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这个说法同样不可信,因为白毒伞就是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03

毒蘑菇虫蚁不食,虫子咬过的蘑菇就无毒


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蘑菇通常有毒,反之则无毒,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04

蘑菇毒性可用烹煮鉴别


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同煮以后可以导致这些东西变色,还有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后面这两种说法,白毒伞同样也能颠覆,它也会被虫子咬食,它和大蒜一起煮,大蒜也不会变色,而且煮过的白毒伞毒性也不会减少。

 

 

有哪些蘑菇需要特别注意?

 

 

 

 

如何辨别:不靠经验靠专业知识

 

土法子并不靠谱,那么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辨别呢?实际上,大型真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蘑菇,在全世界有一万多种,形态和成分都非常具有多样性,辨别它们是否有毒需要专业知识,光靠简单方法和经验并不安全。

 

 

 

对于不认识的野生菌,或者认识又不确定毒性有多大的野生菌,唯一安全的办法就是,别吃!

 

 

  医护人员表示,野生菌中毒发作速度较快,如果中毒严重,有可能引发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如果万一不慎食用后出现中毒现象,应及时就医。

 

 

误食毒菇后有哪些症状?

 

 野生菌中毒类型复杂,不同毒菌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各不相同,一般分为胃肠中毒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光过敏性皮炎型等,其中以胃肠中毒型最为普遍。

 

 

身体出现消化道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等症状,可能是普通毒菌单纯作用于消化道黏膜引起,也可能是剧毒野生菌严重类型中毒的早期表现。

 

 

例如,误食剧毒菌白毒伞大约一天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类似急性胃肠炎的症状,经过处理后,第二天这些症状会缓解,进入“假愈期”,让人误以为身体好转而耽误治疗,但第三天就会进入肝损害期,病人转氨酶急剧升高,严重的出现肝衰竭,抢救成功机会非常微小。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自救要点

 

 

1、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出现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2、若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喉部,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

 

3、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4、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时参考。

 

 

 

    大家切记:食用菌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应首先考虑中毒,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耽搁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