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人民医院:披荆砥砺,终让介入技术进苗疆!
分类: 医院动态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9
当首例冠脉支架介入手术完成,石献斌书记欣慰地感叹:”花垣,终于结束了不能做介入的历史!“
介入—这项高科技诊疗技术的革新翻开了我院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也是我县卫生事业发展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为实现“大病不出县”的新医改目标,花垣县人民医院又跨越历史性的一步。
何谓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以高科技为基础、以微创为特征,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微创治疗方法。简单地讲,就是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花垣县人民医院介入科2020年底正式开诊,至今已完成各类介入手术66例,造影180余例,患者年龄最大81岁,标志着我院已大跨步迈入介入医学时代。
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致命性疾病,总体死亡率在30%-40%左右,花垣县人民医院介入科成立以来,抢救的心肌梗死患者无一例死亡。自主实施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介入下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肝癌化疗灌注+栓塞术等大量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有效解决了以前内科、外科难以解决的问题,带来医院整体诊断水平和救治成功率的大幅提升。
一门学科的开展,倾注了一大批人的心血,几代人的梦想。
介入对于县级医院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早就写进了花垣县人民医院的发展规划。一年多的筹备,石献斌书记时刻关注,颜贵新院长挂帅介入诊疗工程组长,设立专职办公室。设备到位之前,人员的学习培训均已完成,科室反复演练操作配合,和临床科室衔接、走流程,从诊断到及时救治形成完善闭环。
厚积薄发,只待朝夕。
第一例介入手术的完成,得力于对口支援医院南华附一的全力协助,主管对口支援工作的何岳君部长多次千里往返搭桥,心血管科主任、介入专家唐振旺亲自坐阵。唐义信、邹涛等介入专家后续的接力为花垣县的介入之路走得更稳铺石垫路。
PCI在患者的心脏血管腔内进行,管腔狭窄、导丝纤细,对医生的操作精细程度要求极高。抢救急性心梗患者时,又分秒必争,要求医生当机立断、果断决策。介入团队成员肩负使命,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胆大心细,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没有发生一例穿刺破裂、冠脉夹层、心脏压塞等并发症。
在介入治疗室,医护们穿着沉重的铅衣(重达20多斤)为患者做治疗,一台手术下来往往全身湿透。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直面挑战,用手中的球囊、导丝、支架,为早一秒钟开通堵塞的血管,争取患者更积极的预后而努力,他们笑称自我为“铅衣人”。
从专家带,到自主实施多例介入治疗手术,标志着介入技术已落地花垣苗疆。意味着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病、治疗复杂的肿瘤患者,以及其他内外科手段不能解决的疾病,都可以在本地通过介入治疗,得到痛苦更小、效果更直接、更确切的诊疗体验。对于偏远落后的山区苗乡来说,这是一次诊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革命。花垣县人民医院勇攀高峰,不断追求精湛的医疗技术,致力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诠释了一代医者的胆魄和担当。他们,值得载入史册。
寒冬即将褪去,花信悄然登陆,我院乃至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已掀开新的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