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险】都是板栗惹的祸!我院多名医护接力成功抢救异物梗阻患儿
分类: 医院动态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26
今天,是 小豪豪(化名)出院的日子,全家人高高兴兴地与医生护士合影,并对所有医生护士的全力救治和照顾表示真诚的感谢。
谁能想到,8个月大、白白胖胖可爱的小豪豪,六天前竟然和死神擦肩而过,差点成了一家人难以挽回的伤痛。
惹祸的,竟是大家喜欢吃,大街小巷都有卖的板栗!
10月20日下午,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着板栗烤火闲聊。这个季节,粉糯香甜的板栗自然是最好的美食。吃着吃着,爷爷心疼这个掌中宝,也想让他尝尝,便把手中的熟板栗掰成绿豆大小喂给孩子。小家伙虽然牙齿都还没怎么长,但囫囵吞下吃得可欢。没过多久,只听小豪豪呛咳了两声,脸色瞬间青紫,家人吓坏了,当即拍背震出两小粒板栗,但仍呛咳不止,家人赶紧开车飞速送往花垣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
值班医生王大明见孩子面色发绀,意识已经丧失,赶紧接过孩子就在办公室里实施“海姆立克法”抢救,此时已是下班时间,几位上门诊的医生刚好路过,见此情景均加入这场生死急救。急诊科办公室内站满了穿白大褂的医生,除了有节奏的拍击声,空气都凝固了,小豪豪的安危揪着大家的心。
几分钟后,孩子终于吐出一小粒带着粘液的板栗,开始发声出现呼吸,面色有所好转。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护送小豪豪急诊CT,显示异物进入气管,残余异物0.4X0.3x0.6cm大小不规则状,卡在声带下约1厘米的位置。
小豪豪只是稍有缓解,气管里的异物随时可能致命,要赶紧取出。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取,用什么取,如何避免次生伤害?CT室里,几位学科主任展开紧急讨论,确定取异物方案。
几分钟后,手术室一切准备就绪,小豪豪躺在了手术床上。全麻下,麻醉科主任阳石荣用纤维支气管镜拨开声门,在暴露异物位置的一刹那,早已准备好的负压吸引装器登场,将紧紧粘附在气管壁粘稠的板栗颗粒吸出,一气呵成,危机解除,小豪豪终可以畅通的呼吸了。
术后小豪豪被送进儿科重症监护室,上了呼吸机,第二天拔管已能进食。
参与这次抢救的医护有20多位。
生命至上,危情就是命令,刚好路过的陆耀军医生第一个冲过去协助抢救。虽已下班,麻醉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五官科、ICU等学科带头人自发地加入抢救阵营并参与方案讨论 ,儿科主任姚丽娟与护士长贾春兰从知晓患儿进入医院开始一直守在科室,到晚上11点钟病情稳定才离开。从急诊科、CT室、手术室到儿科环环相接,果断决策,才有了小豪豪今天的生龙活虎和家人的笑颜。
孩子父亲心有余悸也不甚庆幸,遇到了这么多有责任感的医生,送医院的当口也刚好过了放学高峰,没有堵车,从望城村跑到县医院平素十多分钟的路程仅用了4分钟,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经此教训,他和家人表示,再也不敢乱喂孩子东西了,爱他反而害了他。
神经内科主任,也是多年的ICU主任王志恒表示,这次的异物非常难取,板栗与固体异物不同,淀粉与粘液混合紧紧吸附在气管壁,海姆立克法较难排除,且不能一次性排净。手术时操作稍有不慎,异物会掉入支气管以及肺部,加上患儿太小,也增加了异物取出的难度。
“ 做CT的时候, 患儿呼吸异常费力出现明显的三凹征,一个八个月大的孩子要承受这样的痛苦,作为医生都不忍目睹,希望家长们一定要吸取教训啊 ”,王志恒既痛心又怜惜,他一直伴随患儿抢救全程,回到家已经八点了。
异物梗阻的黄金抢救时间是4—6分钟,首诊医生王大明表示,异物梗阻抢救的成功率很低,很多送到医院就已经没有生命体征,非常令人痛惜。
婴幼儿是异物梗阻发生的高危群体,儿科护士长贾春兰带领科室多次赴学校开展异物梗阻预防急救讲座,然而每年都还是有这样的事件发生,她迫切希望通过这些病例敲响警钟,太小的孩子不要喂食太硬、太糯稠的食物,喂食姿势要正确,喂食速度不可过快,加强监护和教育避免误食。
此外,掌握海姆立克急救、心肺复苏技能尤为重要,关键时刻真能救命。小豪豪家人在事发后给予背部拍击当即排除了部分异物,在送医院的路上一直在后座做心脏按压,多少也为小豪豪后续的抢救赢得了时机。这种进步,也让医护人员有了一丝欣慰。